快轉到主要內容

培養深度閱讀習慣:電子書閱讀器與數位筆記的方法

·1856 字·4 分鐘· loading · loading ·
E-reader Deep Reading Note Taking

前言
#

在當今網路繁榮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淹沒在大量的資訊中。當我想要瞭解某一個領域或名詞的相關知識時,一般的搜尋通常能找到各種各樣的解釋或說明,不論是長篇還是短文。

然而,若想更有效率、更系統化地掌握知識,閱讀書籍仍然是最佳的選擇,儘管這可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任何習慣都是一種持續累積的方法,閱讀也不例外。如果每次只是瀏覽而不是有意識地吸收書中的內容,往往讀過之後也難以從中受益。

若能以有策略的方式深度閱讀書籍,並適時進行筆記數位化,以個人筆記的形式輸出,不僅能提升對書中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因為現今搜尋和數位標籤的應用而提供了這些個人數位筆記未來再次被利用的機會。

本文主要記錄並梳理了我最近閱讀書籍從「輸入」到「輸出」的流程。

利用電子閱讀器來閱讀
#

或許有人更喜歡翻閱紙本書籍,因為紙張質感溫暖且閱讀起來相對較舒適。然而,紙本書與電子閱讀器並非不能共存。不同形式的資料或多媒體擁有各自適合的呈現方式。我認為,熱愛閱讀的人應該認真考慮添購一台電子閱讀器。電子閱讀器不僅是更好的知識吸收工具,也有助於養成在閒暇時閱讀的習慣。

  • 閱讀器的重量及大小都十分便攜,不會增加太多攜帶成本。
  • 使用電子閱讀器,你可以隨身攜帶所有擁有的書籍,無需花費時間挑選一本書,同時還能同時閱讀多本書。
  • 若你不喜歡在紙本上做標記,大部分的電子書閱讀器都提供了良好的重點標記功能,方便事後整理資訊,加速數位化。

相較於現代人隨身攜帶的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具有許多優勢:

  • 現今許多電子書平台提供手機應用程式,但電子書閱讀器因其顯示技術的不同,對人眼更友善 [1],使人能夠持續閱讀更長的時間,並減少對睡眠的影響。
  • 電子書閱讀器有助於人們更專注於閱讀。手機可以處理多種事務,容易使人分心。

不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閱讀器,網路上都有許多文章比較各種不同的閱讀器。無論使用哪種平台的閱讀器,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器至關重要。我個人通常會購買一些技術相關的原文書來閱讀,因此選擇了 Kindle Paperwhite 5 作為我的閱讀工具。雖然 Kindle 平台的繁體中文書籍相對較少,但我也會在 Kobo 平台購買想要閱讀的中文書籍,然後透過轉檔後再通過傳輸線或郵件將其傳送到 Kindle 裝置上。

數位化閱讀筆記
#

《打造第二大腦》 一書中,提出了 CODE(獲取、組織、萃取、表達)方法 [2],強調了將閱讀內容轉化為個人所用的重要性。除了從書中擷取引發共鳴的內容之外,同等重要的是通過個人方式將資訊整理成自己的「輸出」。因此,在獲取書籍內容的過程中,利用閱讀器的筆記功能來提取關鍵內容是深度閱讀的關鍵一步。在 Kindle 上,將筆記內容傳送至個人信箱非常容易。值得注意的是,每本書都有出版商設定的筆記擷取上限,不能無限制地畫重點。但我認為這個限制可以讓我們更謹慎地選擇哪些內容是真正對自己有啟發的,並且留給未來的自己使用。

Image Description

將 Kindle 中筆記內容傳送到個人信箱

透過《打造第二大腦》中提到的累進式摘要法 [3],可以將每個章節或段落的要點整理成資訊卡片,並記錄在數位筆記軟體中。在第一次閱讀書籍時,我會使用閱讀器的畫重點功能提取相對完整的內容。在後續整理筆記時,我會進行第二、第三層次的重點標記,這樣也更容易將不同章節的相關內容整合在一起。當書籍閱讀完成後,我會通過心智圖來關聯這些卡片化的資訊。與條列式筆記相比,無論是使用白板還是心智圖,都能幫助我更快地理解複雜的資訊內容。最近我嘗試使用 Heptabase 的白板來製作心智圖來關聯書中的資訊,而之前我也發現 Obsidian 提供了 Canvas 和 Mind Map 插件可以實現相同的功能。

Image Description

用累進式摘要法重點標記

Image Description

使用 Heptabase 來整理書籍的心智圖

結語
#

在當今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閱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一般的搜尋到利用電子閱讀器,我們有許多方式來獲取知識。然而,要想更有效率地掌握這些知識,閱讀書籍仍然是最佳選擇之一。閱讀不僅是一種持續積累的習慣,更是一種深度學習的過程。透過 CODE 方法的應用,我們能夠將閱讀的內容轉化為個人所用的知識,同時利用數位化的筆記功能,將關鍵內容紀錄下來,以便未來參考和應用。

電子閱讀器的使用使得閱讀變得更加便利,我們可以隨身攜帶大量書籍,隨時隨地閱讀。而對於喜歡做筆記的人來說,閱讀器提供的重點標記功能更是一大利器,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系統化地整理資訊,並加速數位化的過程。儘管有著紙本書籍帶來的質感和溫暖,但電子閱讀器同樣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和效率。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閱讀方法,並充分利用各種工具將收穫最大化,讓知識的力量為自己所用。

參考資料
#